前言
延續上一篇的PartI,分開寫比較不會亂
正文
1.程式執行是否正常
0為正常,異常被終止返回非0的數字(Fig.1)(Fig.1)
2.Go的執行順序
包=packagea.按順序導入所有被 main package引用的其它package,然後在每個package中執行如下流程:
b.如果該包又導入了其它的包,則從第一步開始遞歸執行,但是每個包只會被導入一次。
c.然後以相反的順序在每個包中初始化常量和變量,如果該包含有 init 函數的話,則調用該函數。
d.在完成這一切之後,main 也執行同樣的過程,最後調用 main 函數開始執行程序。
3.類型轉換
valueOfTypeB = typeB(valueOfTypeA)類型 B 的值 = 類型 B(類型 A 的值)
a := 5.0
b := int(a)
4.命名原則
駝峰式或帕斯卡寫法,使用大小寫來區分名詞,而不要使用符號
5.常量宣告
常量使用關鍵字 const 定義,用於儲存不會改變的數據。常量在宣告時,如果要賦值可使用內置函數,但字定義函數屬於未知,無法用于常量的賦值
可:const c1 = 2/3
否:const c2 = getNumber()
可使用 反斜線 / 作為多行的連接
6.變量宣告
var a,b *int 宣告a,b都是數值指標也能使用因式分解
var (
c int
d string
e bool
)
同時賦值的話則是
var (
c int = 2
d string = "3"
e bool = false
)
簡短宣告
c,d,e := 2,”3”,false
也可以不寫型態,由Go直接判斷。
7.快速交換兩個變數的值
a,b = b,a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