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流傳甚廣的說法:如果你想將咖啡豆磨成代碼,那就去買台「程序員」好了。確實,如果你在一家編程高手雲集的互聯網公司工作,問問你身邊那些 程序員們,他們一般什麼時候效率最高,點子最好?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半夜——不管前半夜,還是後半夜。有些習慣在早上四點起床,然後工作到日出,還有些 人則是習慣在早上四點後才睡覺。
如果只是為了避開無謂的干擾,何不關上門,帶上耳機,為何一定要在深夜工作呢?
我認為主要有三條原因:創作者的日程表、睏倦的大腦,以及閃亮的屏幕。
創作者的日程表
通常來說,這個世界有兩種日程表,一種屬於管理者,一種屬於創作者。傳統的管理者日程表將一天按小時劃分,而通常十分鐘的打擾,對於程序員來說,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去重新整理思路。
而創作者的日程表,著名投資教父 Paul Graham 在 2009 年也曾就創造者的日程表專門撰文。這個日程表是適用於比如作家或是程序員的。這類人的工作通常需要在內心建立起一個龐大而抽象的系統,不僅如此,在創作過程中,他們還需要不斷的與自己的心理作鬥爭。
有個非常好的類比說,創作或編程的過程就好像拿昂貴而易碎的水晶搭建一所房子,一旦有人來打攪你,你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會毀於一旦,傾注的所有心血可能就瞬間摔成碎片。
這就是為什麼程序員在別人打攪他們時,異常憤怒的原因。
正因如此,他們通常會在確定有一連好幾個小時無人打擾的情況下才會開始工作。
事實上,你同一些程序員聊天時會發現,他們自己都會有種白天不能完成工作的感覺。持續不斷的打擾、很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打理、郵件要回等等,都會打亂你的節奏,不能讓你安心工作。這也正是他們選擇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原因。
睏倦的大腦
但就算習慣半夜工作的程序員,他們也是白天精神,夜裡犯困。
那麼為什麼他們會在睏倦的時候做非常複雜,需要腦力勞動的事情,而在大腦最活躍、最興奮的時候,反而做一些非常簡單的工作呢?
因為疲倦會讓他們成為更好的 " 攻城獅 "。
這跟鮑爾默效應類似,疲倦會讓程序員更加專注,因為在大腦疲倦的情況下,就必須得非常專注的做一件事情。你僅存的腦容量已經不足以應付多餘的事情了,只能專注於手頭的事。
喝太多茶或是在一個糟糕的時間點喝了功能飲料之後,工作效率是最低的。興奮會讓你一會兒看一下 Twitter,一會兒瞅一眼 Hacker News,在社交網站上跳來跳去。
你可能感覺精力充沛的狀態非常適合工作,但真實的情況卻是你常常會做一些讓自己注意力分散的事,大腦就是無法安靜下來,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反而當你有點睏意的時候,你只想窩在椅子或者沙發上專心編程。而半夜,安靜的不止是周邊的環境,互聯網也是如此,你會不知疲倦的寫上好幾個小時的代碼,根本不會想到 Twitter 和 Facebook。
大部分程序員都是這樣,白天你寫出一個算法,然後加上十倍的量來搭建一個可供算法運行的環境。大部分時間裡,你都只是做著一些「清理」工作,或是想辦法讓最終的結果以一種舒服好看的方式呈現。
閃亮的屏幕
這一點就更簡單了。
如果你持續的盯著一個很亮的光源,睡眠週期便會往後延,如此即使是在早上三點,你也不知疲倦。而當夜晚再次降臨之時,你也感覺不到疲憊,因為你上午 11 點才起床。這就好像你生活在另外一個時區一樣,更有趣的是,一旦你習慣了這種作息時間,你很難再回去了。
當然,即使你 4 點才睡,你的鬧鐘還是會調到上午 8 點,這個世界最長有的偏見就是如果你下午兩點才吃早餐的話,你一定是個失敗者。
總結
總結一下,晚上給你一種更輕鬆、更安靜的環境,你的大腦不會受到外界的干擾,並且顯示屏的亮光也會讓你保持清醒。
本文轉載自: 36氪